跳到主要內容

2010至今才買了這些

是啊,如果沒記錯的話,今年至今影音類的手滑看起來相當節制。書方面倒是整個失控了(掩面)。


得利買一送一的首輪攻擊


儘管片單裡還有許多養眼選項,這一次路過西門佳佳也就帶回這兩張而已。【靈異入侵】在DVD時期不知在手頭進出多少次了,可能一回因為愛這鬼娃而入手,下一回又因為影音品質太鳥蛋想拋售。藍光時期既然有不到台幣五百的機會就趕快買回來囤好了,有時候老是抱著想要全套擁有(詳見本連結)卻又想東想西的結果就是搞得拖泥帶水啊。

【量子危機】對我來說也是不能不買,被大家嫌的要命,直指徹底失去007風範的本集,卻相當程度的讓我喜歡。重點在於態度正確的將其視之為【皇家夜總會】的1.5版,而非Daniel Craig主演的007系列的第二部之後,這部存在的位置才會較為正確,開頭和結尾的倉促也就合理許多,儘管已經下載了高清版本,我還是衝著價格買回來當神主牌膜拜。

得利這波買一送一算是五月底剛起跑,看看這一陣子可能會再搜刮一些,畢竟算是這兩年來較具規模的一次促銷,也希望藍光片能這樣多多少少Down到親民些的價位。

DVD在今年倒是半張都沒買(......如果沒記錯的話),壽命真的要到期了啊這媒介。


魏如萱和東瀛三姝

應該是今年台灣的華語銷售冠軍

上一次買CD應該是去年底,買了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和小隊長盧廣仲的【七天】,同樣都是歌手的第二張專輯,同樣在剛公佈不久的金曲獎入圍名單中只寥寥的入圍幾個非主要的獎項,還真是同病相憐。但這兩張目前仍存活在我的車用音響上,仍然是出差良伴,林宥嘉還是那麼適合在忽然下雨的中部午後;盧廣仲也老是稱職的陪我在愛睏(真危險啊)的高速公路上嘶吼。所以金曲失利又如何呢,FUCK THAT!

今年結果也只買了周杰倫,這張聽第一次有點訝異,所謂「改變」這種東西似乎就是這樣,你也聽的出改變,但這改變如果不是順著你要的模樣,你又希望不如不變,比方說有些曲子的尾字怎麼都帶點捲舌呢,怎麼編曲方面不如前兩張精緻呢;聽第二次又慢慢有些別種體會,聽第三次的時候拿起歌詞本在看,從詞曲搭配中湊出某些興味了,後來幾次聽慢慢對這張的感覺是大勢底定。

雜誌上看到,這張大部分的歌曲都是周董在拍攝青蜂俠時在拖車上寫的,曲調是比較隨性輕鬆,我在幾首歌曲上會定義成比較「隨便」,尤其去年他整年沒發專輯,今年的壓力彷彿是精準的從演唱會行程回推出一個非得出專輯的Dead Line的感覺(想起李烈之於【艋舺】,這片怎麼還不發藍光啊)。讓這張專輯在多樣性上強過前兩張,但整體的完整性和成熟度倒讓我有點洩氣,大概是這樣吧。不過買周董的專輯還是讓人有回到唱片榮景的美好感覺,尤其是從【我很忙】到【跨時代】,連續三張都在發行首日就衝去唱片行,感受到那種詢問度和結帳的熱力,你還是會覺得自己始終參與在一位具備號召力的歌手的每一段輝煌歷史中,這也讓捧在手上的專輯感度非常良好。

那3D鐵盒有兩點怪:一個是封面不太3D反而像是失焦的照片;二是鐵盒是左開,和習慣的右開鐵盒完全不同。

偏愛曲目:自導自演>好久不見=雨下一整晚=超人不會飛>說了再見=免費教學錄影帶>跨時代

CD方面今年就買了這張。噢魏如萱等等那四張都是無償拿到的(掩面),相當不好意思,唯一像樣的回饋方式就是該拿出來聽了吧!


另外附上剛貼上牆的房間新海報

台幣50元。和舍弟逛地下街時買的,純粹是一時興起。擊敗快打旋風海報的唯一原因是看起來比較不幼稚。甘烏?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福爾摩斯先生收》讀畢

當你讀完一本小說後,留下的唯一印象是「唉,都怪這本書的行銷和包裝做的好!」,應該不是件好事吧。很不幸地,本書就是這麼回事。昨天(6/12)碰巧 蘋果日報副刊 請了幾位藝人談這本書,讓我也想來抒發一下。

【刺陵/ The Treasure Hunter】

▲爛不勝收啊

香港全區(The Diary Of A Big Man)大丈夫日記數碼修復新版DVD【上】關於電影

  1987年,導演Adrian Lyne推出了由 麥可道格拉斯 和 葛倫克羅絲 主演的【 致命的吸引力/Fatal Attraction 】,這部以外遇為題材的驚悚片,主要的成就不是在隔年的奧斯卡獎獲得了此類型電影難以觸及的六項提名,而是嚇的當時的已婚男人下工後乖乖回家,外遇率大幅降低。為什麼?因為導演把男人害怕的女人特質:神經質/歇斯底里/死纏爛打,全加諸在 葛倫克羅絲 主演的外遇對象身上,不漂亮的她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毀滅性女人詮釋的入木三分。全片中只運用了簡單的幾個片段(如重複的電話鈴聲和例行通勤中外遇者突然的出現)就營造出強大的壓迫氣氛,恐怖的結局光看一遍也足以產生遏阻作用,逼的男人龜縮在家好好陪老婆(也許有什麼女人覺醒俱樂部會鼓勵會員逼迫丈夫觀賞本片)。這部片成為80年代末期的經典警世寓言,就算後來導演又拍了同樣以外遇為題材的【桃色交易】和【出軌】,在我心中卻始終沒有超越過這部電影的地位,以及它對造成男人內心陰影的強度。     1988年七月,導演 楚原 的作品【 大丈夫日記 】在港上映, 周潤發 領銜主演搭配 葉蒨文 和 王祖賢 ,在當年賣座到香港年度票房排名第12名的成績,在那個港片黃金時期已經是個非常耀眼的成績。特別的是,同樣針對外遇題材作發揮,本片卻有別於前一年上映的【致】,硬是將三人行以胡鬧喜劇的方式發揮,男人劈腿的行為成為風流和多金下難免的產物。 周潤發 在劇中左右逢源,用三寸不爛之舌渡過每一個可能的東窗事發,(男性)觀眾也在一次次的危機排除後爆出略感荒謬但由衷佩服的大笑,順帶從中獲得化解現實生活中近似危機的靈感。   為什麼類似的題材,在不同的土地上卻呈現出著截然不同的面貌?【大丈夫日記】為何會出現呢?   第一個原因可能是跟風。觀察香港在80年代逐年的票房十強,劇情片並不是主要選項,而光論喜劇類,吃香的片型也已從功夫/動作喜劇逐漸趨向生活/情境喜劇,87年開始的【富貴逼人】系列部部賣座,隔年3月推出的胡鬧喜劇【最佳損友】同樣賣的滿堂彩(88年香港賣座NO.10),足見反映出現時生活景況的喜劇題材正逐漸受到喜愛。此時若你是電影圈人,眼見【最佳損友】賣座鼎旺,自然也想怎樣都得跟上這股插科打諢的風潮,導演 楚原 在此時推出【大丈夫日記】,其實不難想見。   【大】原本是 楚原 在1964年緣自於廣播節目的電影作品,當時的情節是以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