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9的文章

[讀]混幻,惶惶,機關算盡的恨--【扭曲的翅膀】

(無關鍵情節透露) 大學 、 派對 、 青春未褪的裸屍 、 連續殺人兇手 ,這樣的組合不斷地出現在電影、影集及小說的題材中,就連我前陣子窮極無聊,狠操選台器時無意撞見的CSI犯罪現場都恰有此類例案。既然是各家表述各有發展,這樣的案子丟在你桌上,怎麼玩出別出一格的火花似乎才是要點所在。【扭曲的翅膀】在開場給了一個夏日舞會上,開膛破肚的女性屍體;一個描述之血色橫陳、遺味猶存的兇案;一個短短三年內「又」一樁駭人血案的大學校園。接著,大家就等著看這部小說怎麼走出一個別於肥皂和廉價的驚悚新局了。不過緊接而來的是一分為二的時間軸,頭道菜是精神鑑定專家和嫌疑犯間的犯罪心理攻防--腳步是專注和審慎;第二道菜是這三年來伴隨著血腥氣味的劍橋校園--混亂翻騰。在無數的咬絞交接後,小說的後頭我所關心的話題,比較不像是兇手是誰了,而是究竟是哪些痛,那些恨,或者是哪些罪惡,如同英文書名的Twisted Wing(捻翅蟲)般,寄生滋長,無聲無息間,吞噬了身而為人的內裡,成為機關算盡、只為復仇的存在。 當然,我也願意,做為一個純然尋求樂趣的閱讀者,放下那些個足以蜷蜿心房多日的人性省思,就自然地順著故事探尋,比方說那道犯罪心理學,兩造怎麼學理考據怎麼推敲解讀,在無數的來回之間, 你知道 終會有個破口,足以設下些結局翻轉的暗梗。做為讀者,我自然也喜孜孜的等著最終回裡出現埋伏--所幸不算太糟,有點意思,想想翻拍成小資電影,應該還有點看頭;再來說那道描述的瑣碎混雜的校園生活,帶點文青、帶點嬉皮,帶點大辣男女的情欲交換,也帶點「猜火車」自我消耗式的混亂...... 的確有點肥皂劇 ,還好仍可從中窺得那隨著法定成年年齡一併壯大的荒唐、虛妄、愚蠢、 以及恨意 。 數量龐大的推理書市中,挑揀、甚至讀完 【扭曲的翅膀】,絕對需要緣份。但倘若有機會一讀,注意那些細微的傷痛--不管是不是發生在自身--然後想想怎麼轉移,怎麼抒解,怎麼幻化掉那些痛,不然也許你看到書中那些劍橋學子,經歷了身邊摯友的逐一離去,從惶惶到荒唐,從暫避風頭到自我放逐,也許你會跟我產生相同的擔心,這樣重複性的創傷沉溺和作繭自縛,會不會在數十年過後,又是另一樁悲劇千迴百轉後的初始成因。 對了,有部電影在閱讀期間不斷在我大腦裡身影浮現,但我不能在這說出電影大名的,不然書裡某些詭迷的情節,大概也一如被曝曬般毫無躲藏了。

[豆瓣]四月份電影小記

▲ 四月份的戲院焦點應該就是日新威秀的IMAX數位3D吧! 豆瓣在此 。 四月份共看五部電影,超少。四部院線、一部DVD。 感想心得零散的連三百字都湊不到,實在難以獨立成篇,只好開一篇電影小記來囉嗦一下了,條列如下 -- 【 相棒PARTNERS-西洋棋殺人事件 /Partners】給分: ★ ★   【相棒】的問題是:該有的都有,連主角的表情都帶點誇張的做足,緊張感卻始終維持在中檔少有推高,轉折稍微平順了點。反而是兇手揭曉後居然還有篇幅意外之多--跨足了國際情勢、社會暴力--的真相附帶著意外之多的沉重和同情。奇怪這不是齣延伸於推理劇的電影嗎?怎麼最有味道的部分居然無關推理啊。導演的節奏感好像有一點問題,那個如 外傳 般放在末五分之一的篇幅,才是我覺得最有戲味的部份。(tags: 2009四月 信義威秀) 【 怪獸大戰外星人 /Monsters VS Aliens】給分: ★ ★ ★ ★ 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精心設下的挖苦隱喻、引用致敬,對【怪獸大戰外星人】來說,管你感受到的是智者的笑還是童稚的笑,它就是一部可以開心地走出戲院的電影。在台灣的票房算是 可惜的照舊的 中規中矩,但我卻--近來少有的--希望可以再重看至少一次,挖掘那些埋伏,或感受那些蠢趣,夢工廠的【功夫熊貓】我未能上戲院恭逢其盛,本片倒是果不其然地被IMAX-3D的聲光字句吸引而消費(當然還有西門町日新戲院的佛心價)。週五的晚上算是重新體會一次電影--尤其是首個週末就衝進去觀賞--的勾人魅力,每隔一段期間我都有必要遭遇一部這樣的片子,管它是曠世經典或商業大物,因為我不得不承認最近開始對電影的攝受力是越來越貧弱,缺乏想像力了。還好這部片光一個B.O.B(和配音的Seth Rogen),就可以讓我發出「啊,有電影真是太好了」的酣興話語。( tags: 2009四月 日新威秀 IMAX 數位3D) ▲ B.O.B(圖右)和變瘦的Seth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給分: ★ ★ ★ ★ 彷彿用平實悠長的散文體製成,【送行者】面對生命中的極大課題,用最低迴的方式呈現,光是偶然穿插的幽默感就足以在敲擊死亡課題時,產生碩大的聲響了,我們又怎麼需要一部什麼磅礡、史詩、輓歌般的「禮儀師的樂章」呢?和父母一同觀賞的週六夜晚,每個轉折都讓我沒辦法不注意父母的反應,生命的歷練長短,絕對會影響從本片中看到的樣貌。或哀傷或壓抑

某些寂寞的時候--【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我住旅館沒睡到軟床真的會發火,這可是出差少數的bonus啊 打從第一次在電影雜誌上看到廣告和介紹時,就對這部片產生了莫名的興趣,也許是平面圖片中的東京拍的繁華異常,而Bill Murray卻彷彿靈魂抽離般的存在,你也可以從中體會到那種客處異鄉內心寂寞和隔隔不入的疏離感,但直到奧斯卡獎頒布乃至今日,我才終於觀看了這部片子。 和當初內心的期望比起來,這部片拍的更加冷冽和抑鬱難受。也許我期待的拍攝方向是比較商業的,那種運用強烈的運鏡和衝突的台詞去 刻劃寂寥和文化差異的。但是導演Sofia Coppola並沒有這樣做,他反而運用較為壓抑的呈現方式試圖一統Bill Murray和觀眾的心情。於是,我們跟著他一樣對日本的一切顯得不習慣,就算是滿屋的熱鬧依舊覺得荒唐,滿街的繁華依舊覺得空洞,而心中被抑制的感覺讓 我們也想跟著逃離,逃離酒吧,逃離飯店,逃離東京,逃離日本。 當美麗的少婦Scarlett Johansson出現之後,在寂寞的客地遇到了同鄉,而她也是寂寞的外來客,一樣不容於這個奇幻的城市。於是兩人彷彿一同冒險與承擔,冒險在這個迷失的城市,也承擔著彼此的失落。片中兩人的感情全因為寂寥而來,而彼此也深知這一點,但又不由自主地在意起必然的別離。 面對與原來伴侶間公式而另有他務的對話,其實兩人的對話也好不到哪裡去:雜亂且除了東京之外少有交集。這是一段因為Lost in Translation而起的關係,而他們兩人間其實也Lost in Translation,於是故事在淡淡的別離情緒中結束,但有了那個聊表交代的擁抱,Bill Murray的神態也終於伴隨著旅程的結束而舒緩。 這部片子也許不會再看第二遍,因為它的節奏並不明快,也非適合闔家觀賞的類型。但是片中美麗的街景和適得其所的音樂--不管是純音樂、演唱曲甚至是他們在 KTV唱的歌曲--都會提醒著我那股迷離的氣氛。Bill Murray招牌的無助眼神和嘲諷式的言談為這部幾乎算是為他量身打造的電影注入了更多可看性,也許不是什麼氣勢磅礡的大作,但【Lost in Translation】絕對會在你心中留下一個位置。 ----- 原始發表: [DVD]R1美版愛情不用翻譯 (2004-05-25 原始DVD貼圖都已消失) [備註]把貼在PCDVD的文章逐步搬過來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