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09的文章

【再續幸福的三丁目/Always:Sunset on Third Street 2】

感動,在【再續幸福的三丁目】裡,當然是依然存在的。只是當劇情的主線--或者說悲憫情緒的來源--只是不斷放在剝削茶川龍之介,這位寒酸作家的悲慘、「帶衰」的遭遇,你會猛的驚覺,原來搭載著「懷舊」和「溫情」的感人戲碼,其實是(或者說本來就是)可以被複製的,只需要套入幾個公式,同質某些場景,用幾個比家庭連續劇高招不到哪裡的橋段,想再續或者再再續幾個三丁目,都是輕而易舉的。你終究體認,這是電影工業的一個製成品,一旦有此體認,再難以入戲了。 於是,感動彷彿是這般那般地被「製造」出來了。坐在戲院裡,三丁目裡的各個小人物,如同第一集般不斷給我細微的情感觸動;但唯有那被放大成主線的茶川家故事,他那一再觸底的衰運--不管是之於浩美,之於淳之介,之於他的作家生涯,和他微薄的自尊--不斷被消費被玩弄至極。諷刺的是結尾,伴隨著動人配樂,無數的現實無奈終究又谷底翻身成了大圓滿式的美好結局,而我(儘管過程難受)竟卑賤的被些許打動。 至此,也只能隱然帶著某種賭氣的成分,告訴自己這種感動,留在在散場後的幾條街就好,像第一集那般的餘韻繞樑(包括買了DVD),也就不用了。 ----- 補充: 本片台版DVD在今年一月就上市了,迪昇發行。特別的是 誠品 有販售通路限定的特殊包裝版本(digipack),有別於一般通路的外紙盒+內膠盒,這是逛街的某個發現,也是這篇事隔逾半年的心得終於下筆的一個原因,特此為記。 tag:微風國賓 2008九月 試映 給分: ★ ★ ★ ☆☆

【守護者/Watchmen】

【守護者】的觀賞途中,我老是想起【300壯士】。【300】裡的視覺效果讓人很難忘記,利用忽快忽慢、時而停頓時而奔馳的時間飛梭所打造出的幾場動作戲已足在影史上留名......,2006年,在【駭客任務】成為經典後的第七年,我們終於又可以擁抱一種創新(或者只是進階)的視覺呈現。而在【守護者】裡,導演Zack Snyder持續這樣的努力,幾場超英雄的打鬥戲,同樣那麼的富含力道和氣勢,拳腳彷彿會呼吸般,一吐一納,蓄勢隨即爆發,每一個出手都像使出最後一擊般毫無保留:一如三年前,看過就難以忘記。除了並沒有如「子彈時間」般充滿記憶點的稱呼之外,我們幾乎可以將Zack Snyder的這套運鏡手法稱呼作「風格」了。 但另一方面,【300】當時由於劇情精簡,描述起來不至於東掉西落,導演乾脆全力琢磨影像,讓富麗的視覺效果竄流整部電影,將117分鐘填到足甚或over,都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問題,反而人人高喊過癮;這次遇到故事內容和角色背景都枝繁葉茂的【守護者】,影像上力圖再進化的同時,反而有種故事部分塞不下的苦惱了。況且導演明顯捨不得放棄任何的枝節和回溯,每個情節、每個角色都要維持住它的分量,甚至有種小心翼翼的分配戲分比重的感覺。所以這部戲被拉長到161分鐘,成為一部非常龐大非常夠份量(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超英雄故事。 而這種「什麼部分都捨不得割捨,導致全面性塞爆」的感覺,實在是很難不讓我聯想到Peter Jackson版的【金剛】。 於是觀賞【守護者】的前兩個小時,我都不太確定那段才是必須關注的焦點,偶爾還啞然於某些比想像中肥大的支線。的確有幾段打鬥幾番對話,讓我或眼睛一亮的沉浸暴力打鬥,或心頭一沉的思索英雄困境;但片段式的滿足,和每個角色背後--幾乎層層交疊又如絲蔓延--的過去和回憶,始終缺乏連貫性和比例性上的調節......「因為每個都很重要,所以又覺得像是都不重要了。」,是這樣說嗎? 當然啦。等到 計畫中 會出現在DVD(或BD)媒介上,超過兩百分鐘的導演版本問世,我絕對樂意再觀賞一次,而且是用力而認真,抱著研讀心情的。畢竟本片實在充填著非常多的明喩隱喻、象徵符號和人物典型,足堪解釋和延伸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就算不曾讀過原著,我也願意沉浸於影像版本之中感受這則磅礡寓言;不過另一個層面,看完這部電影,還真會突然想念起如【驚奇四超人】那樣單純的超英雄電影,跟快樂的傻蛋們相處90分鐘,在心情上